為師資培育生提供完整的教育哲學知識與教師檢定考試準備資源
探索傳統學科本位的教育取向,了解經典教育與基本學術能力培養的核心理念
永恆主義教育哲學的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強調教育應指向不變的真理和永恆的價值。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思潮,永恆主義在20世紀初興起,是對實用主義和進步主義教育的反動,主張回歸傳統、經典和理性教育。
永恆主義教育哲學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永恆主義教育哲學強調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學生掌握永恆不變的真理和價值,培養理性思維能力,促進心智發展。它主張以「偉大的書籍」和經典著作為核心教材,通過研讀和討論人類文明的經典作品,培養學生的理性與智慧。在台灣,永恆主義的影響體現在對經典閱讀、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的重視上。
美國教育哲學家,芝加哥大學校長和負責人。赫欽斯是現代永恆主義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倡「偉大的書籍」計劃,主張通過閱讀和討論西方文明的經典著作來培養學生的智慧和理性。他批評實用主義和職業教育過於強調實用性和專業化,主張回歸博雅教育傳統。
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永恆主義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艾德勒與赫欽斯共同倡導「偉大的書籍」計劃,編輯出版了《西方世界偉大著作》系列。他主張透過「派德雅提案」(Paideia Proposal)改革美國教育,強調所有兒童都應接受相同的優質教育,培養理性思維和道德品格。
法國天主教哲學家,新托馬斯主義的代表人物,對永恆主義教育哲學有重要影響。馬利坦融合基督教思想與永恆主義教育理念,強調教育應關注人的精神和道德發展,培養完整的人格。他批評進步主義教育忽視知識的客觀性和教育的超驗向度。
永恆主義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理性和智慧,使其能夠認識永恆的真理和價值。教育應當培養完整的人格,幫助學生實現心智的卓越,而非僅為職業和實用目的服務。教育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欣賞人類偉大的思想和文化遺產,進而成為具有理性判斷能力和道德品格的人。
永恆主義教育強調以下內容:
永恆主義教育採用的主要方法包括:
在台灣教育中,永恆主義的影響體現在大學通識教育改革、經典閱讀計劃和人文素養培養等方面。近年來,台灣部分大學強調博雅教育和經典閱讀,如「大學之道」核心課程、「經典五十」閱讀計劃等,都反映了永恆主義教育理念的影響。此外,基礎學科和文化傳統在中小學課程中仍保持重要地位,也體現了永恆主義的教育思想。
111年教師檢定考題:智睿從學校抱一堆書回家,裡面有《理想國》、《論語》等。家人好奇的問他,他說:「老師跟我們說明這學期的課程設計,是請我們大量閱讀這些古典著作。他認為透過閱讀這些鉅著(The Great Books),可以建立最有價值的觀念。」這位老師所持有的理念較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哲學取向?(A)經驗主義(Empiricism) (B)實用主義(Pragmatism) (C)永恆主義(Perennialism) (D)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答案:C)
103年教師檢定考題:南宋的朱熹曾說:「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欲窮天下之理,而不即經訓史冊以求之,則是正牆面而立爾。此窮理必在於讀書也。」這段話類似於下列何種教育理念?(A)實用主義教育 (B)學科本位教育 (C)經典博雅教育 (D)兒童本位教育。(答案:C)
108-2年教師檢定考題:張老師認為,網路上提供的知識訊息雖然豐富,但都是一些變動不居、缺乏組織與恆久性的資訊,只有學校課本中所提供的核心知識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張老師的教育哲學觀點接近下列何者?(A)經驗主義 (B)永恆主義 (C)精粹主義 (D)建構主義。(答案:B)
儘管永恆主義教育理念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文化素養有重要貢獻,但也面臨一些批評與挑戰:
面對這些批評,當代永恆主義教育理論也在不斷調整和發展。例如,有學者提出擴大「偉大的書籍」範圍,納入更多元的文化傳統;結合現代教學方法和技術,使經典學習更加生動和互動;強調經典學習與當代問題的聯繫,使傳統智慧能夠應對現代挑戰。這些調整使永恆主義教育理念在現代教育中仍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力。
精粹主義教育哲學起源於1930年代的美國,是對進步主義教育的反動,主張回歸基本學科和基礎教育。精粹主義與永恆主義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更加注重實用知識和基本技能,較少強調哲學和形而上學層面。
精粹主義教育哲學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精粹主義強調教育應當傳授基本的學科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和文化素養。它主張系統化的課程、教師主導的教學和嚴格的學業標準,認為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傳授人類文化的基本內容。在台灣,精粹主義的影響體現在對基礎學科和學業表現的重視上,如國高中的學科分科教學和大學入學考試制度。
美國教育家,精粹主義教育哲學的主要倡導者。巴格萊反對進步主義的兒童中心取向,主張學校應重視學術紀律和基本知識技能。他強調教育應傳授人類積累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心智能力和文化素養。巴格萊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適應和貢獻於社會。
美國歷史學家和教育評論家,20世紀中期精粹主義教育運動的重要代表。貝斯特嚴厲批評進步主義教育忽視學科知識,主張回歸學術核心課程。他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心智能力,學校應該注重傳授學科知識和理性思維方法,而非過度強調生活適應和職業準備。
美國教育學者,精粹主義教育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布林克強調系統化的課程和基礎學科的重要性,主張教育應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基本素養。他批評進步主義教育忽視知識結構和學術標準,認為學校應重視教學效率和學習成果。
精粹主義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其能夠繼承文化遺產並適應社會生活。教育應當傳授經過時間檢驗的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學術能力,為其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社會成員做準備。教育不僅是個人發展的工具,也是社會文化傳承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手段。
精粹主義教育強調以下內容:
精粹主義教育採用的主要方法包括:
在台灣教育中,精粹主義的影響體現在傳統的學科分科教學、標準化考試制度和對基礎學科的重視上。台灣的國高中教育仍較為注重基礎學科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學業成就的評量,如國中會考和大學入學考試等。此外,近年來台灣教育改革中對核心素養和基本能力的強調,也反映了精粹主義的某些理念,只是更加注重知識的應用和能力的培養。
106年教師檢定考題:下列哪一項屬於精粹主義(essentialism)教育觀?(A)學習內容應依照學生的興趣規劃 (B)學生學習成績是公平競爭優勝劣敗的結果 (C)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位學生,所以每位學生都應該有一樣的進度 (D)國民教育的教材應該讓學生都可以獲得最基本且重要的知識與能力。(答案:D)
109年教師檢定考題:下列敘述何者不符合精粹主義者對教育的看法?(A)學校應培養學生基本的學科知識 (B)學校應提供豐富自主探究的環境 (C)學生學業成就是優勝劣敗的結果 (D)教師應強調課堂紀律的重要性。(答案:B)
108-2年教師檢定考題:李老師認為「把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不必要浪費時間從嘗試錯誤中學習。」李老師的觀點較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哲學理論?(A)精粹主義(Essentialism) (B)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 (C)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 (D)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答案:A)
雖然精粹主義教育理念在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有重要貢獻,但也面臨一些批評與挑戰:
面對這些批評,當代精粹主義教育理論也在不斷調整和發展。例如,有學者提倡「新精粹主義」,在保持基礎知識和技能重要性的同時,也融入更多元的教學方法和評量方式;強調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非簡單記憶;關注核心素養的培養,而非僅限於學科知識的傳授。這些調整使精粹主義教育理念在當代教育中仍具有重要影響力,特別是在基礎教育和學術標準方面。
比較面向 | 永恆主義 | 精粹主義 |
---|---|---|
哲學基礎 | 理想主義、現實主義 | 現實主義、實用主義部分元素 |
核心關注 | 永恆真理、理性發展、經典智慧 | 基本知識、基礎技能、學術標準 |
教育目的 | 培養理性心靈和智慧,認識永恆真理 | 培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傳承文化,適應社會 |
教育內容 | 經典著作、人文學科、哲學、形而上學 | 基礎學科、實用知識、基本技能 |
教學方法 | 蘇格拉底式問答、討論、講授 | 直接教學、練習、示範、評量 |
教師角色 | 智慧引導者、真理傳遞者 | 知識權威、學科專家、紀律維持者 |
教育評量 | 理解程度、思維深度、反思能力 | 知識掌握、技能熟練度、標準達成度 |
歷史源流 | 古希臘哲學、中世紀經院哲學 | 20世紀美國對進步主義的反動 |
永恆主義和精粹主義作為兩種保守取向的教育哲學,有許多共同點:兩者都強調知識的重要性、教師的權威角色、學術標準和文化傳承。然而,永恆主義更加關注形而上學和永恆真理,強調理性發展和智慧培養;而精粹主義則更加關注實際知識和基本技能,強調學術標準和社會適應。可以說,永恆主義更加理想主義和哲學化,而精粹主義則更加現實主義和實用性。
在當代教育中,這兩種教育哲學常常相互影響和融合。例如,許多傳統學校既強調經典閱讀和人文教育(永恆主義特徵),又注重基礎學科和學術標準(精粹主義特徵)。兩種理念的結合,為現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衡視角,在創新中保持對知識和傳統的尊重。